您好,欢迎进入山东省智慧海洋培训平台!

山东威海打造蓝碳经济发展高地

更新时间:2021-04-20

威海市海洋牧场一角。

4月14日,山东省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印发的《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相关情况。

发展优势独特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容量约是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海洋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约30%的二氧化碳。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被称为“蓝碳”,具有储碳量巨大、储碳效率高、碳储存周期长等特点。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程剑表示,威海市拥有藻类贝类养殖、海草床等蓝碳资源,是国内开展蓝碳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条件在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率先突破。

近年来,威海市在蓝碳经济发展领域已开展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碳汇渔业方面,威海是典型的近海养殖大市,海产品产量长期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4处,省级海洋牧场34处。

在平台建设方面,集聚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荣成综合试验站、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楮岛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海洋生物碳汇研发基地等科研平台,成立了山东省海洋碳资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020年底,威海市成立了以海洋碳汇为主题的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

在科研成果方面,实施了浅海贝藻标准化碳汇增扩增养殖模式的构建与示范项目,完成了海带碳汇能力评估测算,初步构建了海洋碳汇数据库。同时,通过与清华大学等合作建立了海带碳汇计量方法,完成“蓝碳方法学”——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编撰工作,正在同步申请国内第一个蓝碳行业团体标准。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了第一笔渔业碳汇交易的示范路演。

确定重点任务

为加快发展蓝碳经济,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新亮点、新标杆。根据威海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牵头起草了《行动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经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予以发布。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表示,《行动方案》主要突出3方面考虑:一是将发展蓝碳经济作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在已开展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平台,首先推进海洋碳汇研究和碳汇交易,加强海洋生态产品供给,培育壮大碳汇经济产业,并以此为切入点,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基础上,发展海洋生态监测设备、海洋废弃物综合利用、海洋服务业、海洋优质种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二是加强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坚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在推进海洋节能减排的同时重视增加海洋碳汇。三是打造蓝碳经济全国样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努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设海洋经济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威海市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超过30%。海洋生态环境保持全国最优之列,承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实现海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蓝碳经济发展高地。

据邢海文介绍,《行动方案》确定了五大类20项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12356”。

“1”是打造一个研究高地,包括高标准建设院士工作站、做强威海海洋生态经济研究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标准制定等。

“2”是建设2个示范基地。一是海洋生态监测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海洋生态系统连续观测站,建立系统完善的碳汇数据库。二是海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主要是规划建设海洋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保障等支持。

“3”是构建3个创新中心。一是海洋生态种业创新中心,二是海洋负排放研究创新中心,三是海洋碳汇交易创新中心。

“5”是实施五大专项行动,主要包括海洋增汇行动、海洋节能减排行动、蓝碳示范企业培育行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国际合作交流行动。

“6”是发展壮大六大海洋生态产业,主要包括绿色水产养殖业、海洋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产业、海洋监测探测装备产业、海洋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海洋生态新材料产业和海洋生态服务业。

力促生态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壮大六大海洋生态产业。谈及原因,程剑表示,这六大海洋生态产业在威海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近年来,威海市大力开展养殖生态浮漂改造,改造新型环保养殖浮漂500万个。推广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20万亩,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处(占全省26%)、省级海洋牧场项目34处,海洋牧场规模达到120多万亩,创建第一个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市。

当地企业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物生产最小化为原则,利用鱼头、鱼骨提纯生产水稻专用鱼蛋白肥料,1公斤相当于30公斤尿素的功效,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利用海参加工废液生产海参皂苷保健品,从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制作营养品,利用浒苔、牡蛎壳生产的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利用废弃贝壳生产的高端骨科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海洋新技术方面,当地企业研发的水听器和检波器远销欧、亚、非、拉美等地40多个国家,研发出成功商用的海底探矿采矿机器人,光纤海洋水声探测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威海捷诺曼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船舶废气在线分析系统,采用了红外传感及冷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促进协同创新,威海市组建了3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加的碳纤维产业创新联盟,打造的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吸引了18家膜企业入驻,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淡化膜生产基地。

如今,威海市依托27处主要海湾、185个岛屿和众多优质岸线资源,打造A级景区45处,形成了集游艇钓具、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滨海旅游产业带,“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品牌知名度稳步提高。

营造低碳经济新业态

邢海文表示,下一步,威海市将以《行动方案》实施为契机,规划建设海洋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培育建设一批海洋技术创新平台,打造生态种业繁育基地、生态保护修复科创总部、生态智造产业园区,加快营造海洋低碳经济新业态。

具体而言,一是加速推进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共建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打造国家级海洋碳汇研发平台。下一步,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将在威海市建设海洋碳汇室内模拟系统和贝、藻类养殖区沉积物原位综合系统,并开展日常监测和研究工作,对全市海洋碳汇能力开展基础性调查,为碳汇交易摸清底数。

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产品供给。从政策和制度设计入手,激发各区县丰富海洋生态产品的积极性,鼓励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工程,扩大海草床修复规模。支持建设耐盐经济作物种源繁育基地,利用盐碱荒滩种植碱蓬等,打造“蓝碳森林”。推广海水立体综合养殖,充分发挥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藻类、贝类养殖的固碳、储碳功能,扩大渔业碳汇量。

三是加快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和交易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建设不同类型的海洋碳汇研发平台,建立海洋碳汇调查、计量和评估技术规范,加速海洋碳汇方法学开发,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海洋碳汇标准体系。与交易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推进海洋碳汇交易产品包装、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市场试点,打通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四是大力发展海洋生态产业,加快海洋碳汇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六大海洋生态产业。

五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东北亚地区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常态化运行,拓展东北亚蓝碳交流合作。定期举办蓝碳国际论坛(博览会),通过举办论坛、展会、竞赛、研讨会等方式,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际机构深化蓝碳领域交流合作,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在威海市落地。


主办方:山东省海洋局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