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山东省智慧海洋培训平台!

东营2022年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亿元 海洋强市建设稳中提质持续向好

更新时间:2023-01-28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2日讯 1月12日,东营市举行2022年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一年来,东营市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预计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8.7%左右,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悉,东营市印发实施《市委海洋委2022年工作要点》,指导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印发实施《东营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年度确定实施的22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76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海洋经济呈现出稳中提质、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东营市聚力实现海洋产业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立足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传统动能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2022年全市渔业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3.1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培育形成总产值近200亿元的黄河口特色水产品集群,成功招引正大、通威、海大、恒兴等国内渔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东营,全市工厂化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100万平方米,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工厂化对虾养殖基地,昔日的盐碱滩涂发展为现在的“海上粮仓”。水产种业取得突破,海参新品种“华春1号”“鲁海2号”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对虾育苗能力大幅提升,年繁育优质苗种突破400亿尾,有效保障了本地苗种供给。聚力打响“黄河口”渔业品牌,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2022年3月份入选山东第一批“好品山东”区域品牌,是全省仅有的2个水产品品牌之一。

海洋化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以园区化、集群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化工企业向滨海化工园区集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烯烃芳烃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并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核心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金岭、华泰等企业,以离子膜烧碱为基础,改进氯碱产品结构及工艺路线,先后实施环氧树脂、高端氟材料、生物基纤维等一系列新材料项目,重点开发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打造循环化全产业链条的高端化工生产基地。

海洋油气业产能稳定

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聚焦规模增储和商业发现,持续向页岩油、深层、超深层拓展发力。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首个混合所有制项目——中海油垦利16-1油田投产31口井,日产原油达到1400吨,全年生产原油突破50万吨。

海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实施“链长制”,强化政策扶持,用好3亿元的技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海工装备企业达到116家,主要产品涉及钻完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油气装备等6大系列。组织召开高端海洋石油装备产业融链固链会议,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升级。东营高新区高端石油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全省首批“雁阵型”集群,汉德、万邦等8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大管业、高原公司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总投资450亿元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已签约落地项目21个,海洋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海洋电力业发展迅速

积极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0万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91万千瓦,增长63.5%。渤中A、B场址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最大规模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华润财金8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100MW并网发电,成为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项目和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总装机225万千瓦的3个光伏项目列入第三批国家大基地项目,装机规模占全省比重的28%。

海洋生物制品业逐步起势

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丰富海洋资源,落实《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引导支持现有医药企业精准对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医药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海马药材产业化项目,年繁育大腹海马200万头,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马干品药材原料供应基地。东营滨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原料药共享平台项目于11月份进行试生产,为上海乃至全球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阶段绿色化工艺研发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打造上海张江等地生物医药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实现破题

将海水淡化作为重要战略性备用水源,以沿海工业园区为重点,实施沿海工业园区“增水”行动,大唐发电有限公司0.86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投入运行,东营港10万吨/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期项目进展顺利,计划2023年10月投产运营,二期溴—盐联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 

滨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深入挖掘沿海风情风貌和海洋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东营红滩湿地旅游区全力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黄河口海水浴场开园迎客,金泥湾阳光浴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举办“中国垦利第十四届赶海拾贝旅游节暨东营首届海贝沙滩露营节”、红光开渔节等活动,全市首家民营海洋意识教育基地—金泥湾海洋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投用。

海洋交通运输业稳中加固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突破6000万吨。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6300万吨。东营港区建成13公里的引桥,13公里的南、北防波堤,57个码头泊位,42公里的公共管廊带。东营港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建设项目用海正式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向着亿吨大港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东营港广利港区建成5000吨级通用泊位6个,海上风电母港建设实现突破,广利港区2个万吨级通用泊位(风电码头)正在进行港池疏浚,9月7日,首船107米长的风电叶片在广利港区完成装船作业,运往渤中风场安装,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风电装备装卸。

东营市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坚决落实承担的黄河国家战略任务,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加大互花米草治理力度,努力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治理

颁布实施《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编制完成《东营市海岸带保护规划》《东营市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研究报告》,海洋生态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优化岸线保护布局,全市自然海岸线总长度达到201.92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43.56%。积极参与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配合做好渔业养殖用海到期退出工作。

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2022年全市渔业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3.1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培育形成总产值近200亿元的黄河口特色水产品集群,成功招引正大、通威、海大、恒兴等国内渔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东营,全市工厂化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100万平方米,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工厂化对虾养殖基地,昔日的盐碱滩涂发展为现在的“海上粮仓”。水产种业取得突破,海参新品种“华春1号”“鲁海2号”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对虾育苗能力大幅提升,年繁育优质苗种突破400亿尾,有效保障了本地苗种供给。聚力打响“黄河口”渔业品牌,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2022年3月份入选山东第一批“好品山东”区域品牌,是全省仅有的2个水产品品牌之一。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退养还滩549.57公顷、修复滨海湿地2197公顷、岸线5.326千米,2022年6月入选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加快推进2022年东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已完成潮滩疏通30千米、坡面生态提升12千米、退养还海129 公顷,构建块石牡蛎礁7.6千米、活体牡蛎礁300公顷,修复盐地碱蓬1278公顷、海草床50公顷,底栖生物增殖100公顷。东营市2023年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名单,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亿元。

全力推进互花米草治理

主动承担互花米草专班办公室职责,成立县级干部带队的现场督战队,及时调度督导互花米草进展情况,截至目前,需巩固治理的4386.4公顷地表植株基本清零;今年新治理的6161公顷,已完成全面刈割和翻耕工作,完成全市互花米草治理任务。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争取省级以上增殖放流资金2600余万元,承担中央和省级增殖放流任务8.24亿,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放流中国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苗种8.5亿单位,近海渔业资源持续恢复。


东营市围绕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统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海上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海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用海服务保障

全力支持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用海预审,创下国内海上风电取得核准最快记录。扎实做好东营港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建设,项目用海正式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大力支持中海油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规划)为中海油用海需求留足发展空间。

常态化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

建立涵盖全市2839家单位的涉海企业名录库,编制海洋经济季度监测评估报告,完成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等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

加快高端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市政府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共建的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进展顺利。目前,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备案海洋领域院士工作站6家,认定海洋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

扎实筑牢海洋安全屏障

深化山东省(东营)海洋预报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沿海风暴潮淹没区危险等级划分和安全区划定工作,在24小时常规预报基础上,将预报时效拓展至72小时,并在节假日期间对沿海旅游景点推出了6小时专项预报。扎实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百日会战等四大专项行动,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下一步,东营市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奋力开创海洋强市建设新局面,为东营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海洋更大贡献。


主办方:山东省海洋局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