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山东省智慧海洋培训平台!

中国自然资源报:经略蔚蓝天海阔 向海图强正远航——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重要指示五年纪实

更新时间:2023-03-10

核心提示:2018年3月8日,是山东人永远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三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和山东考察的两次重要讲话为山东海洋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5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2018年作为海洋发展的重要转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努力把海洋大省优势转化为经略海洋的山东实践,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 山东省海洋局供图

擘画宏伟蓝图 运筹向海图强

九曲黄河东入海,千里海岸气象宏。俯瞰齐鲁大地,沃野溢彩、峰峦叠嶂,江河纵横、树木丛生,尤其耀眼的是美丽的海洋,似莹莹蓝田,碧波浩荡、横无际涯。

广阔的海域赋予了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齐鲁儿女。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后,山东更坚定了持续向海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勤劳勇敢的齐鲁儿女持续探索着海洋,建设蓝色美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

2018年3月8日,是山东人永远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向海发展时,他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了山东向海图强的信心决心,为山东经略海洋提供了科学指南。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成为齐鲁儿女的普遍共识。

3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山东。

2018年6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关于海洋药物研发情况的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管华诗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了解了实验室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系统布局和自主研发海洋高端装备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造辉煌,为祖国为民族立新功。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结束时再次强调:“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好,为海洋强国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和山东考察的重要讲话为山东海洋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蔚蓝的海洋,孕育了无数生命;丰富的资源,供养了沿海人民。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海洋事业发展得怎么样,海洋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国家兴衰安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关心海洋事业发展,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扛牢经略海洋重大政治责任,将2018年作为海洋发展的重要转折,5年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努力把海洋大省优势转化为经略海洋的山东实践,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特色发展路子。

推进机构改革 决策海洋发展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山东自古就与海洋息息相关。拥有3505公里的海岸线、15.86万平方公里的毗邻海域,海洋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自古及今的实践证明,海洋强则山东强。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山东的突出优势在海洋、战略空间在海洋、发展潜力在海洋。

2018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后,山东立即开始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成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山东成立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主任。同时,山东构建了“海洋委﹢海洋办﹢海洋局”的“三海”工作体制。省委海洋委负责加强对海洋工作的组织领导,海洋办负责省委海洋委决策事项的综合协调、督导落实和跟踪服务,海洋局负责承担省委海办的具体工作。海洋机构的改革令海陆统筹和海海统筹(海洋综合管理)“双统筹”得到切实加强。

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山东海洋强省”列入全省“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将海洋发展纳入《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18年5月,山东首次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全省上下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陆海统筹,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2021年6月,山东再次召开全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总结海洋强省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安排部署彼时和此后一段时期海洋强省建设的工作任务。

两次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在全省鼓舞了干劲,激发了斗志,振奋了精神,全面增强了向海图强发展优势。

5年来,山东还召开了5次省委海洋委会议、17次专题会议,谋划海洋发展思路,深入开展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高层次会议推动山东海洋发展举措做细做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涉海部门编制实施山东“十四五”海洋经济、科技、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着力推进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山东将海洋经济作为“十强产业”“十大创新”的重点任务推动,设立现代海洋产业专班,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山东积极开展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创新示范。青岛、烟台、威海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威海、青岛蓝谷、日照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上下一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山东还成立了省委海洋委专家委员会,推进海洋重大部署听取意见、科学决策;多次举办全省领导干部“经略海洋”主题大讲堂、海洋强省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连续15年举办全国海洋宣传日山东主场系列宣传活动,全省全社会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氛围日趋浓厚。

科技人才引领 释放发展动能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海洋强省,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人才最为重要。

为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山东加快推进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落地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基础建设完成,加快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三大平台”建设。

山东举全省之力创建海洋类国家实验室。2022年8月,经中央批准,崂山实验室组建挂牌,成为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集聚包括45位院士在内的2200余人的创新型高端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山东已拥有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国字号”科研平台46个,成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为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山东深入实施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攻坚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有1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占海洋领域全国获奖总数的42.1%,居全国第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省级大科学计划,“海燕-X”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10619米,刷新世界纪录;深海Argo浮标具备水下4000米稳定观测能力,填补国内空白;建成全球最大的“两洋一海”区域观测网;海洋深水钻探、海洋生物育种、深海养殖装备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

为打造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山东加大“筑巢引凤”力度,着力建设高素质海洋队伍。汇聚省级以上涉海科研院所55家,涉海类院校22家,组建了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拥有全职驻鲁海洋领域院士20人,海洋领域国家杰青43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面向海洋领域遴选泰山产业人才团队29个,有效促进了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

山东成立了沿海第一个省级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山东省海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海洋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组织完成“海洋强省”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了以海洋产业、海洋科教文化、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公共服务、海洋管理等五大领域为基础的海洋标准体系,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标准遵循。此外,山东组织制定了海洋观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碳汇等领域“急用先行”地方标准。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5年来,山东锚定建设海洋强省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全省正在成为各类海洋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优化海洋生态 建设碧海蓝天

“蓝天碧海鸟徘徊,波光粼粼鱼游弋”是老百姓盼望的良好生态环境。

5年来,山东全面坚持陆海统筹,一体化治理,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打赢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2019年以来,山东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行动”“入海河流总氮治理行动”和“净滩”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力度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改善。2022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左右,全省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9.8%,40条国控河流入海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

全面实行湾长制。2018年,山东印发实施《山东省全面实行湾长制工作方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总湾长,每年亲自主持召开省总湾长会议,与沿海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深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省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保护海洋的强大动力。全省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湾长379名,民间湾长、义务湾长、湾管员增至1128名,全省协调解决了5745个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了湾长监管主体责任和社会参与监督相互衔接、协同推进的监管体系,推动山东美丽海湾建设更上新水平,青岛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之一。

山东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推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海岸带保护行动,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5年来,山东共整治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9000公顷;着力推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

为强化海洋灾害处置,山东在青岛成立了海洋气象科学研究院,形成多部门多层级海洋气象合作机制;建设了山东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各类海上预警信息;建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体系,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成效,每年侵袭山东海域的浒苔绿潮灾害,在抓前抓早处置中得到控制。2022年,浒苔最大覆盖面积成为历史最小年份,比上年减少92.2%,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影响。

完善产业体系 打造战略要地

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人民。依海而立,因海而兴的山东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统筹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近5年来,山东围绕海洋重点产业领域,持续推动270余个海洋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全省建成32家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海洋经济业态日益向好,发展潜力与韧性彰显;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为7.2 :48.4 :44.4调整到2021年的6.4 :35.4 :58.2;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 盐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6个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

为推动海洋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山东加速提升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水平,力促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完成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建设,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7处,占全国39.6%;离岸130海里全潜式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深蓝1号”成功收获大西洋鲑,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加快推动临港化工集约集聚发展,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达到中期交工目标;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仙境海岸”等海洋旅游新名片,山东境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6家。

大力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山东已形成海洋船舶、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三大制造业基地,海工装备产值占全国的37%。自主研建的“蓝鲸1号”“蓝鲸2号”钻井平台、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国之重器”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潍坊豪迈集团成为深海采油树、导向设备、运输装置、保护结构等深海结构件产品的世界隐形冠军,东营威飞集团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成功赢得国际市场通行证,滨州市海忠软管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第八家海洋软管制造商。

山东加力发展海洋绿色清洁能源,布局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划装机总规模达1.25亿千瓦。2021年,半岛南3号、4号两个试点项目建成,实现了海上风电“零”的突破;2022年,山东能源渤中A、B1、国家电投半岛南V、三峡昌邑、中广核莱州等5个项目全容量并网,总规模200万千瓦,年度并网规模跃居全国首位;2022年10月,国家电投半岛南漂浮式海上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成功发电,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加快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5年来,山东的海洋生物制品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全球第14个海洋创新药GV971(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获批上市,抗HPV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进入一期临床试验,超高纯度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此外,山东建成了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正同步加快建设山东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一批海洋生物医药的明星企业不断涌现:博益特手术止血材料“术益纱”达国际领先水平,明月海藻、科海生物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威高骨科、威海百合生物成功上市。

海水淡化作为节水开源的一种重要途径,具有水质优、水量稳、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山东把海水淡化作为有效解决胶东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举措。5年来,山东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个,产能规模达60.32万吨/日,年生产淡水能力超过2亿吨。海水淡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和膜元件规模化、智能化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海水淡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东营九章膜、烟台金正环保等行业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头部企业以及山东水发、山东电建三公司等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包公司涌现出来。海化集团创建“一水六用”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海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据估算,山东省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约1.5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6%,占全省GDP的18.0%。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整合优势资源 建造一流海港

作为港口大省,山东深入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了聚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强港,2019年8月,山东在青岛组建省港口集团,推动沿海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实现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

近年来,山东港口一批大型原油、矿石、集装箱和LNG专业泊位相继建成或开工。截至2022年底,山东沿海港口有生产性泊位638个,其中深水泊位365个,港口总通过能力达10.2亿吨;通过畅通陆海经济新通道,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327条,其中外贸航线233条,累计布局内陆港32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82条,海铁联运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保持全国港口首位。

智慧绿色是现代化港口的重要标志。山东港口成功获批交通运输部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自主研发实施的集装箱智能管控系统(A-TOS)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支撑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达36.2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9次刷新世界纪录,为全球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青岛港建成了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前湾港区加氢站,构建了绿色低碳集疏运体系,获评为“亚太绿色港口”。日照港打造智慧绿色大宗散货作业示范区,实现干散货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和自主智能化。

全省沿海港口经过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9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较2012年增长77.2%;集装箱量3757万标箱,稳居全国沿海省份第四位,较2012年增长97.8%。

一港带动一城兴。为充分发挥港口对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山东着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12月,《山东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加快,临港经济发展迅猛;退港还海、退港还城的临港链式产业园布局开建;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了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等,推动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与省内16市开展战略合作,累计投资1195亿元,招商引资74.4亿元。

扩大合作开放 拓展伙伴关系

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愈发依赖海洋。山东积极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冷链物流基地,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

山东与自然资源部高标准共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连续举办6届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打造出海洋领域国际合作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2018年以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共邀请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国内外副部长级以上领导及重要嘉宾出席,围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和“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深度对话交流,推动论坛成为智慧与力量的集聚平台。此外,山东还举办了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永久会址落户威海,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经济合作示范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成效明显,成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

为拓展海洋国际经贸合作,山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现代海洋产业合作专场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更多世界著名企业选择山东。近5年,外商来鲁新设涉海企业190余家,投资总额近70亿美元,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在加纳、塞拉利昂、毛里求斯等国家建设了5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山东创新性提出自然资源部、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三方于2023年2月15日签署共建协议。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落地山东。山东提出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我国进一步深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与生态治理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也在联合国框架下创造了引领国际海洋合作的新机遇。

东方大潮涌,齐鲁向海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劈波斩浪、向海图强,奋力开创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海洋力量,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主办方:山东省海洋局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